也有39%的金属加工制品企业提出,由于所处行业特殊,仍然保持较多人工制造,只有部分环节采用“机器换人”。
大多数受访企业已经或打算开拓内销业务。其中,40%的企业已经开展。受访企业内销的主要渠道是批发商或经销商,其次是自建渠道或门店、超级市场或大商场、网上购物平台。47.4%的受访企业主要从事出口业务,13.4%的企业从事内销业务,39.2%的企业两者兼做。
与外商们关注的政策重点相呼应,他们认为2016年的发展压力,最显著依然是成本增加,其次是人才。34%的受访企业认为公司的管理层还缺乏创新管理经验;25%的受访企业认为研发人才很难留住。
外商期待加强对政策的宣传
近年来,东莞推出企业帮扶政策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但调查结果却显示,32.7%受访企业申请过东莞政府支持转型升级的专项基金(东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67.3%受访企业没有申请过专项基金。
有外商建议加强对政策的宣传。任重诚指出,综合以往调查数据显示,会员企业普遍比较关注政府的帮扶政策和便利措施。“例如简化扶持资金或优惠政策的申请手续和流程,让企业着实受惠。也有企业希望政府完善融资措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报告显示,74%的受访企业希望暂缓出台增加企业负担的相关税费和法规;63%的受访企业希望放宽执行对企业加班工时的限制;56%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协助企业招工。此外,在土地和房屋产权问题、放宽执行工会费政策和住房公积金政策、政府出资支持科研和制造对接工作等方面也有涉及。
某种程度上说,外商的创业创新历程是东莞这座城市的发展缩影。与东莞一样,这些外商们在获得了30多年的高速成长之后,也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时期。任重诚指出,过去东莞的外商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土地和环境投入等要素驱动,现在正在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机器自动化、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商店”、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东莞正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莞快速发展,这也给东莞的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任重诚说。
2015年,东莞实际利用外资53.2亿美元,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增长17.5%。“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原地增资扩产的,更有20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全省地级市。”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官方网站: http://wjzs.org/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资讯QQ:100360145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wanguanwj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 028-61690086-6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