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机电集团旗下既有全球知名的合资企业,如重庆康明斯、重庆机床集团霍洛伊德(HPR)公司,也有本土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制造企业,如水轮、水泵、重通、綦齿等企业。同时,还有海外并购、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品牌等。
但在王玉祥看来,集团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仍偏少,新产品开发速度与市场需求差距仍较大,仍面临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要解决集团“未来无米下锅”的困境,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而创新关键是提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为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力,机电集团提出走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引进吸收、消化再提升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这,首先需要在集团内部营造创新的环境。
第一步,2014年,机电集团召开成立多年来的首届科技进步大会,提出打造创新型产业集团,建立起集团科技创新考核激励新机制,并拿出百万元表彰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
今年机电集团又召开了第二届技术进步推进大会,推出技术创新的20项重点项目,将这些项目落实到每个企业和管理团队,并与企业签署技术创新责任状。同时,提出激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争今年研发费用达到主营收入的2.5%。
第二步,在创新管理方面,机电集团确定2014年为“管理提升年”,2015年为“管理强化年”。同时提出“外抓市场、内抓管理”,在营销、财务、运行、质量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创新管理模式。
同时,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体系。机电集团提出,在已有重庆机床和重通集团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加快培育水泵、长轴、水轮、鸽牌等技术中心,使之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英国曼彻斯特设立重庆机电欧洲创新中心和重庆机床&PTG欧洲机床研发中心,构建24小时全球研发格局、零距离对接世界先进技术。
在产学研方面,机电集团谋划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整合了机电装备研究院和机电工程公司资源,并与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
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得机电集团抢占了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制高点。去年,YZ3120CNC系列数控滚齿机成为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之一,“高效离心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水头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大型工业风机成为国内同类产品中第一个通过节能认证的产品。
打造《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经典版本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王玉祥表示。
王玉祥称,对机电集团来说,目前就是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按照世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乘势而上,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集团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提质增效。
“机电集团要打造成《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经典版本。”王玉祥称,机电集团的目标是,实现重庆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装备世界,力争2020年整体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