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的低迷,正倒逼钢企寻求转型突围。在不少钢企眼中,借力电子商务模式或成为一根 “救命稻草”。在9月14日举行的2013年(第二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表示,宝钢在电子商务方面,实际上已经做了十几年了,但并没有做出太多东西,多是数据传递。
宝钢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市场部人士则向记者表示,目前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产品,甚至不到宝钢总产量的10%。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宝钢、河北钢铁等钢企都在推电子商务平台,但多是将产品放到网上进行招投标,其他企业参与并不多。
钢企积极参与电子商务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如何寻找出路成为摆在钢企面前的一道槛。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将钢铁搬上电子商务平台,是其中一种选项。2012年底,河北钢铁集团旗下的河北钢铁交易中心试运行;今年5月底,宝钢集团推出的“上海钢材交易中心”高调上线。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曾放言,要做“钢铁版亚马逊”。
钢铁制造进入微利时代,迫使宝钢走向服务转型之路。“在当前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时代,电子商务是最好的方式,钢铁电子商务的时代到了。”
据中钢协相关统计,今年上半年,86家重点钢企在盈亏相抵后,利润为22.67亿元,销售利润率0.13%,吨钢利润7.2元。
记者获悉,在此背景下,除宝钢、河北钢铁外,目前武钢、沙钢、华菱钢铁等均在部署电商平台。
宝钢电商业务见效甚微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西本新干线首席分析师刘秋平向记者表示,钢材电子商务,钢厂和大贸易商都在做,但成效都不明显。
记者注意到,钢企对于电商平台的谋划,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年8月,国内钢铁行业首家电子商务公司宝钢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钢铁)成立。
经过13年的发展,东方钢铁的电商业务占比却并不大。东方钢铁市场部一位人士向表示,宝钢的产品多是走大客户直销,真正以电商形式销售的比例在10%左右。
宝钢电子商务,实际上已经做了十几年了,但并没有做出太多东西,大概就是数据传递。
金银岛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徐勇波表示,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的钢材,在全行业中,“一成都占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