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资金布局
实现“30·60”目标需要巨量资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表示,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表示,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巨大,预计在150万亿至300万亿元之间,“巨量的资金需求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据悉,多地已敲定未来五年绿色产业投资规划。例如,辽宁省计划“十四五”期间重大清洁能源项目48个(类),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项目涵盖风电、光伏、核电、抽水蓄能、天然气、氢能和清洁取暖等领域。广东省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涵盖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预计到2025年制氢规模约8万吨,氢燃料电池产量约500万千瓦。浙江省安排生态环保领域重大建设项目54个,计划投资8871亿元。
此外,绿色低碳产业多元化融资支持通道正加速开启。
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产业开启多元化融资渠道。农行成功为华电福新发行权益出资型“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2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收购14个风电项目、7个光伏项目和1个风光互补项目,预期可减排二氧化碳152.92万吨/年。江苏银行发布“碳中和”行动方案,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气候融资专项支持额度不低于2000亿元,清洁能源产业支持额度不低于500亿元,并支持减污降碳、清洁能源、清洁交通、零碳建筑等领域重点项目。
保险资金向绿色投资领域的倾斜力度逐步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的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例如,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中国人寿—电投1号股权投资计划”,12.5亿元募集资金战略增资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公司光伏、风电项目储备开发和并购。中国平安表示将全方位升级绿色金融行动,预计绿色投资规模每年增速不低于20%,绿色保险保费每年增速不低于70%,到2025年中国平安力争实现投资+信贷规模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2500亿元的总体目标。
信托方面,英大信托发行“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碳中和债)”,项目规模17.5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融资租赁项目,创新绿色金融新模式,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兴业信托发行福建省碳排放权绿色信托计划“兴业信托·利丰A016碳权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航信托与中国节能协会碳交易产业联盟、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碳中和主题绿色信托计划,初始规模为3000万元。
建立绿色产业多层次投融资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绿色产业热度高企,融资大幅增长,但仍有诸多投融资瓶颈亟待解决。同时,投资绿色产业应保持理性决策。
刘桂平指出,在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各方应保持冷静判断、理性决策、审慎而为,认真做好产能预警与风险监测,真正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均衡、进退有序,协力保障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