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网站首页 指数分类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指数解读 采集点商铺 指数团队简介 指数论坛
  最新资讯
我核电新产品受关注 各界
我国首个“双十”海上风电
电解铝价格上涨强劲扭亏
市场突破1300亿 我国传感
我国最先进远洋科考船“向
面对“新零售”风口 门窗企
汽车零配件产业升级 超越
专家热议:投身机器人 创
未来人机交互协作将占领
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关系
  联系我们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
工作小组

 地址中国·成都·金府路555号中国·万贯机电城内·电子商务大厦4楼·指数部
 电话028-61690086-6655
 传真:028-87636056
 邮编:610036
 邮箱:index@wanguan.com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行业资讯
市场突破1300亿 我国传感器产业亟待摆脱进口依赖
发布时间:2016-10-27

  郭源生指出,当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两端不断延伸:一是新材料、新原理、新结构传感器不断呈现;围绕MENS(微型机电系统的简称)工艺技术和新材料展开的技术创新不断加快。

  二是新的应用在不断突破。随着应用环境拓展和变化等需求,向数字化、集成化、复合型、网络化、智能化等模块化方向发展,以及低功耗、微型化、长寿命、低成本、标准化等产业化特征趋势明显。

  “制造全面提升需要机器人,更离不开传感器。”郭源生表示,从行业发展制约因素看,首先,长期以来,行业整体缺乏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缺乏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强大的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标准体系不完备是制约传感器产业化发展的成因。

  二是行业整体上缺乏自主研发的、具有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三是规模小,在国内1600多家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不足15%。四是投资少、装备差,工艺设备落后、制造装备水平差,产业化能力不够。五是人才结构问题,缺乏企业家和高级工艺技术人员群体。六是没有形成产业文化。七是市场沟通机制、企业体制制约和影响深远,生产企业与应用单位技术阻隔没有打通。

  基于此,郭源生建议:要紧紧抓住机遇,借助“智慧地球”的强劲东风,用全新的思路和理念、全新技术和方法,加快培育我国传感器产业基础和集群。形成敏感材料、元器件、仪器仪表、系统集成技术完整的产业链。

  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发挥国家、地方、区域、企业、院校和人力资源优势,打造和形成技术自主研发、产品不断创新、机制灵活多样、联合兼并重组、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行业良好氛围与环境,树立一批具有国际品牌形象的企业。

  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突破关键工艺技术和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解决国内产业规模偏小、工艺装备落后、基础技术薄弱等问题,实现传感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参与国际竞争打好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看,首先,要确立产业化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整合国内外人才、市场、技术等资源,结合现有基础和行业特征,打造完整的国际产业链,完善市场环境,树立产业化的文化氛围,创建产业集中度更高的工业生态园区,形成政、产、学、研、用、服一体化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是发挥政策引导和统筹协调作用。设立国家专项资金或专项基金,作为产业化扶持和引导资金;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性政策,规范市场行为;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和规范行业各类技术标准;积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开辟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渠道。在大专院校建立传感器专业,开设相关工艺基础课程,重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配套政策。

  四是发挥市场资源优势,拓展协同服务功能。组建产业联盟,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信息服务、国际市场推广、技术引进与指导、行业标准审查与修订、协助企业培育或建立“企业传感器技术研究中心”等行业规范行为与服务。

  五是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协调资本市场优势资源,关注优势技术和企业,提高企业创新的关注度和社会认可价值。(培育20家上市公司)。

  吴胜武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长期关注并持续推动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发展。一是加强重点布局,在《中国制造2025》、《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中重点布局了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推动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发展;二是支持技术创新,通过物联网产业基金、电子发展基金、强基工程等多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大标准制修订,制修订了一批目前产业急需、保障产业发展的传感器及物联网标准,通过加快标准的制修订支撑产业发展。

  “当前,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可穿戴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将出现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吴胜武说,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并开展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推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化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基础工程,加速推进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化进程。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官方网站: http://wjzs.org/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资讯QQ:100360145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wanguanwj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 028-61690086-6655

来源:坚强
上一页12下一页
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2-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编制单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五金机电商会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 成都万贯集团 合作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电话客服电话:028-61690086-6655 传真传真:028-87636056 邮箱邮箱:index@wanguan.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蜀ICP备11011566号 关注我们:000 4477

安全联盟认证 电子产业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