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权应留给企业
《21世纪》:去产能是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袁伟霞:市场和政府的力量都要有,政府不能强力干预,只能引导。政府可以分析企业的优劣势,可以建议企业该如何兼并或重组,但不能越俎代庖强迫企业怎么做,决策主导权在企业本身。
以前就有一些失败的教训。比如一个地方的龙头企业,在政府主导下将地方其他小企业兼并过来,政府是减包袱了,但导致原本优质的企业变得负担很重,发展反而不好。
小企业有其竞争优势,比较灵活、管理高效。大企业,像一些大的国企,反而存在人浮于事等问题,层层决策虽然比较严谨,但效率也比较差。去产能过程中的企业兼并重组等活动,不能是行政行为。
《21世纪》:去产能要出清“僵尸企业”,但现在如何界定“僵尸企业”,各方意见有分歧,你怎么看?
袁伟霞:什么是“僵尸企业”,可能各方看法会有不同,确实也不好定义。比如有些企业,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它就投产,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就关停掉,也不能说不好,这样人力成本要低一些。国企就不能这样,很难想象国企员工在闲暇时期就闲散在家呆着。
还有一些小企业,比如说钢价稍涨一点,稍有点风吹草动,就开足马力生产。他们的环保措施一般比较差,环保检查来了就象征性地开开环保设备,检查一走环保设备就成了摆设,因为环保设备成本很高,电费、运行成本代价不少。这部分总量也不少,对整个钢铁行业产能的退出,产品质量、环保标准的提升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21世纪》:不少人认为“僵尸企业”主要是靠政府补贴的企业,你怎么看?
袁伟霞:确实有这样的企业。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考虑,钢铁企业为地方财政税收、就业做出贡献,政府也依赖这些企业,可能在企业快要死掉的时候,政府又给它输入血液。
现在环保问题变成一票否决,应该执行严格的环保监测和环保督查,让企业和地方政府都不要有侥幸心理,各方形成共识,把环境放在第一位。要严格执行环保标准,让一些“僵尸企业”靠市场的力量自然退出。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官方网站: http://wjzs.org/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资讯QQ:100360145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wanguanwj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 028-61690086-6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