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表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偏低,这是销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中国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机器人台数)为30,德国机器人密度是中国的10倍。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机器人中心主管亨利克·克里斯坦森(Henrik Christensen)表示,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快速增长。为了满足市场对新款机器人的需求,全球最大的自行化公司纷纷兴建工厂。
美国机器人制造商Adept Technology首席战略官特里·汉农(Terry Hannon)表示,2014年400家中国机器人制造商出席一场中国贸易展览会。在这场变革中,富士康计划建造和安装数千部机器人,以组装iPhone和其他产品。
羊群效应
事实上,无论使用中国制造的机器人,还是西方公司的机器人,中国快速普及工业机器人还与自尊心有关。瑞士机器人制造商abb Robotics营销和销售主管史蒂芬·怀亚特(Steven Wyatt)表示:“当中国人出口商品时,他们经常受阻于产品质量。现在他们会说,‘我们使用的机器人与西欧和北美企业一样’。”
这也是中国政府推动这场变革的原因之一。2013年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国至少拥有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8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机器人方面国产机器人占到45%左右市场份额,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自上而下的战略会产生“羊群效应”,造成错误开支。长江商学院教授兼大疆董事甘洁表示:“如果你把资金投给错误的公司,你会排挤掉最创新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