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不大,那么永康究竟有什么?作为全省20个“工业强县”建设试点县之一,永康五金产业链较为完整,覆盖全国及世界的市场营销网络较为健全,三大支柱产业基础较为雄厚。特别可喜的是,包括“创二代”在内的高素质企业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将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乘着改革开放东风,永康取得了成功的“一次出发”:靠“铜头铁嘴飞毛腿”,永康人去跑去闯去啃,将一个农业小县发展成制造业基础扎实的“五金之都”。
对敢闯敢拼的永康人来说,困难和挑战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如何实现工业“二次出发”,打造升级版?徐华水认为,就要靠智慧、重创新,兴实业、强实体,坚守实业,坚持实业为王,做强做大。
在永康,谭建荣提出,永康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他说,永康产业突围,产品创新已经不是“拍脑袋”的时代,企业要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来准确了解客户、市场的需求,并从需求分析开始进行产品研发,研创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
在北京,国家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副主任、调研室主任胥和平,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1号”研制组组长胡伟武,《每日经济新闻》主笔、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叶檀等纷纷为永康发展把脉。中关村(000931,股吧)、百度、方正……都为永康五金人提供了很多理念创新的“实货”。
在北京,步阳集团董事长徐步云就抓紧对下属发指令,布置起网络营销相关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对"电商换市"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认识,领会不深,这次考察耳目一新。”宏伟公司董事长吕宏伟则谋划起整合电商资源,为永康产业营销方式升级提供平台服务。他说,销售企业也需要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要有核心竞争力。
“二次出发,我们准备好了。”星月集团总裁胡济荣说,“星月”将通过省重大工业项目的实施整体实现“腾笼换鸟”,打造企业发展“升级版”。 政府的正风提效、狠抓落实,成为企业信心倍增的真实写照:10月9日,星月集团省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10月31日,道明光学功能性薄膜生产线建设项目奠基开工;11月1日,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块首批7家企业、总投资9.27亿元的项目集体开工。四季度以来,永康以“百日攻坚”为抓手,掀起了一股“破难题,促发展,打造升级版”的高潮。 “从招投标到"三通一平",高新区管委会只用了50天。”浙江飞航集团董事长夏月飞说,“飞航”的“二次出发”,将在高新区投资2.61亿元,建设一条年产15万套汽车冲压焊接产品生产线,预计产值达8.12亿元。
前三季度,伴随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序推进,永康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0.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居金华各县(市)第二位;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呈高位增长,共完成产值259.1亿元,增速为46.4%,比金华市平均水平高10.5个百分点。
“二次出发”必须争创新优势、汇聚新动力。新优势、新动力在哪里?徐华水将其概括为“六个动”: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市场拉动、产业联动、平台互动、人文带动。 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加快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实现决定永康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打造“永康五金”国际区域品牌,提高“三大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狠抓一系列“工业强市”政策的落实,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升……永康要做的事很多,信心也很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