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前电线电缆行业占据国内电工行业1/4的产值,是我国仅次于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但是国内电缆行业也存在极大的弊端,其中比较明显的是产业结构过于分散。作为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全球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国来说,当前国内电线电缆生产厂家有近万家,但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少得可怜,只占整个市场的1%-2.5%左右,产业结构相对分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我国最大的19家线缆企业市场份额仅占全行业的11.7%,而美国前三大企业就占据本国市场的54%,日本前7大企业占据行业市场份额的86%,英国前12大企业占据95%。国内线缆企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产能过剩,预计国内线缆行业将逐步走向整合。
由此不难看出,国内电缆行业市场很大,但是无论是企业间的无序竞争,还是技术水平迟迟未有提升,都对国内电缆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电缆产品质量也难有保障。第二,上面说过国内电缆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能力方面存在极大的欠缺,对于新品研发更是空白。而对于这些技术能力不强的企业,如何立足于市场?显然,拼质量、拼实力他们并不占优势,而最后只能拼价格。如何能够以低价吸引客户呢?最后往往是通过在原材料方面做文章,因此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层出不穷。
相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平均投入研发经费不足销售额的1%,国内电缆企业9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当前电线电缆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设计开发能力差,基本上停留在测绘、仿制的低层次上,尚未全面掌握电线电缆产品的设计技术,没有形成电线电缆产品、材料、工艺和设备有机结合的开发机制,因此很难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对于特种电缆的特殊需求,更是难以满足,因此我们看到,国内绝大多数的高端市场,也就是特种电缆市场,基本都被国外发达电缆生产企业把持,而国内电缆生产企业却只能在利润率极低对中低端市场竞争。
第三,电线电缆用户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线缆产品在使用的短期内并不能反映出明显的质量问题。无奈的低价格,迫使企业采取非正常的手段去迎合用户。电缆产品一般作为长期使用,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因此,除非是质量查到一定程度上的电缆产品,否则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不短的用户检验,想要第一眼或者说短时间内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并不容易,因此不合格电缆产品在流向市场中,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一旦发现有问题往往为时已晚。
第四,当下电缆行业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更名换姓”,冒充新技术,新产品。由于当下国内电缆行业研发力度不足,但如何吸引用户呢?很多厂家便在电线电缆原材料名称方面动起了脑经,经常将材料换个名字,就当成新材料来使用。这种现象在国内电缆行业也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但一些消费者往往受其所蒙蔽。
由此,无论是行业的协会、商会,还是国家相关部门,只有正视这种种弊端和难题,并且对症下药,才能够出台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用的措施。而仅仅通过“严惩”手段是不够的,惩罚只是配菜,主菜还在于监管和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