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军告诉记者,从设备的“自发升级”到“自觉升级”,反映的是整个轴承产业价值取向的变化,也就是说,“临西轴承正摆脱初级、低端的状况,向通用、高端转型。”
基因重组三:“绿色技改”
日前,记者在恒泰瑞鑫轴承有限公司车间里看到,一条全自动的冷却水循环泵在不停地运转,从车间流出的磨削液沉淀过滤后,通过管道重新流入生产车间再次使用,沉淀的固体磨削渣和铁销还可以由钢厂直接回收二次冶炼。公司负责人李维福介绍,企业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将原来的液压机床进行“绿色技改”,建立了磨削液大循环系统,实现了磨削液零排放、零污染,水电节约分别达到90%、70%以上。
记者了解到,轴承加工环节排放的废弃磨削液是对外界环境最大的污染源。近年来,临西县的规模轴承企业借助设备更新,采用集中循环供液模式,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以前清洗轴承都是用煤油,去年我们投资100多万元,新上了3条轴承清洗线,改用专业的清洗液清洗。”在润和轴承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光拿起锃亮的轴承告诉记者,每吨清洗液价格比煤油便宜20%,按年用50吨计算,年可节支增效近40万元。同时,清洗液无味、不污染,废弃液体还能回收再利用。
为了降低能耗,该县积极实现技术改造。去年以来,全县386家规模以上轴承企业共自主投入技改资金10.85亿元,完成技改项目21个。其中新上轴承清洁生产线15条,通过技改带动,轴承企业年均节能降耗8.57个百分点,增收3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