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随着“稳楼市”一揽子政策持续推进,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线城市及重点城市楼市交易趋稳,高能级城市土地市场趋热,“好房子”渐成市场供应主流产品。在笔者看来,在这一新形势下,“稳楼市”需兼顾短期稳定与长期发展,加力巩固市场稳定态势,推动房地产行业进入“量稳质升”的新阶段。
首先,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协同“优存量”与“拓增量”,激活居住新需求。从政策支持力度来看,城市更新行动已经从“大力实施”进入“加力实施”阶段,成为2025年各地重要工作之一。
城市更新范畴很广,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均在其中,对稳投资、增需求、促消费有多重推动作用。其一,可以盘活存量闲置或者低效资源,释放土地价值;其二,带动区域居住、产业环境升级,为开拓增量市场注入新动能,进一步满足“职住平衡”需求;其三,打通“买一卖一”换房需求堵点,提升一二手房联动交易活跃度。
当然,撬动城市更新项目绝非易事,存在拆迁困难、资金难筹、建设周期长等诸多难题。但现阶段,配套政策正在加快“上马”。一是房票政策扩围,部分城市已将拆迁房票使用范围扩展至全市,鼓励使用房票购房,跑通“房票+城市更新”模式;二是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城市更新专项贷款规模持续扩容,下一步,城市更新行动有望迎来创新性专项债、中长期国债以及创新性货币政策等支持;三是各地“因城施策”推行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如探索推出“更新票”制度,即企业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可持“更新票”抵扣土地出让金和配套费的结算机制。
其次,加快构建新模式,从“扩规模”转向“拼经营”。在推动城市更新过程中构建新发展模式,是当前“稳楼市”的重要课题。这意味着房地产行业迈入存量时代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势在必行,需破旧立新。
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从当前政策实施路径来看,制度性创新已经在路上。比如,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试点现房销售。“好房子”工程的推进,亦是其中一环。“好房子”建设统筹增量与存量,在土地供应端就已适度调整容积率、挑空空间等规则,引导企业建立“产品力为王”的经营机制。这就需要房企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开辟集开发、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构建以产品导向创造价值的新竞争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