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不断深入,跨境电商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衡量一个国家数字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尺。在前不久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集(2024年)》中,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案例成功入选。青岛的跨境电商起步不算早,但后发先至,一个面向东北亚、辐射全国的跨境电商综合枢纽正在加速崛起。
分拣、验货、打包……8月16日,在青岛狼王发制品有限公司产品仓库,工作人员正忙着发货。“这些订单都是当天线上销售渠道发来的。”该公司总经理刘晓振说,“我们的产品主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美国市场,这几年销量增长很快。”
青岛跨境电商获批较晚,发展初期并不顺利,曾导致不少企业弃青南下。对此,青岛奋起直追,2021年、2022年连续两次蝉联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成效明显”一档城市。海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备案跨境电商企业2361家,占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的十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规模约569.3亿元,同比增长23.8%。青岛跨境电商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
发力“中途跑”
在跨境电商业务发展之初,青岛起跑慢了。2014年,当上海、重庆等5个全国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发展两年之后,青岛的保税备货运营资质还没有获批。而这“落下的一步”,也导致了不少企业和创业者的离开。
“2015年,我们把仓库、设备、人员都备齐了,却因为保税备货政策缺失无法开展业务,只能忍痛搬离。”唯品会青岛保税仓负责人王洪江说。类似的“离别”也发生在不少创业者身上。马瑞龙是一名“95后”,在青岛读大学时就从事跨境电商创业,毕业后他本想留在青岛创业,却因政策欠缺不得不选择离开。
所谓保税备货,是指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提前集中采购进口商品,将货物统一由海外发至国内保税仓库,无需立即缴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清关时再缴税即可。保税备货有助于降低企业采购和物流成本,大大缩减消费者消费成本和时间,成为跨境电商企业进口业务的重要选择。面对起跑失利,青岛立足自身毗邻日韩两国的区位优势,努力提前做足功课,力求实现后发先至。
2015年,青岛开始“大练兵”:同年7月,青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完成保税备货业务测通;2016年5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物流园区完成保税备货业务测通;2016年9月,全国首个以海运为特色的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在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青岛进一步加快跨境电商整体布局。在西海岸新区按照“一园六中心、一区多功能”的整体规划,陆续打造了保税物流中心、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等,从保税仓储、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方面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服务。
在政策并未到位的情况下,青岛这一系列举措颇为大胆,却提前把基础做实。2018年,青岛终于正式取得保税备货运营资质,跨境电商企业开始“回流”。2019年9月,唯品会重新进驻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京东也选择在此落户;时隔半年,马瑞龙带着团队回归,将公司总部设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全球70%的假睫毛产自青岛平度,此次回迁让我们的物流时效提高20%,成本节约几百万元。”马瑞龙说。
由此,青岛看到“中途跑”再发力的可能。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青岛出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做优做强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海外自主品牌等,扶持力度在同类地区中位于前列。如今,仅青岛西海岸新区就集聚跨境电商相关企业100余家,一个涵盖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商及衍生产业的“买卖全球”生态圈在青岛初显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