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超级电容器市场收益达到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7.5亿元),预计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1.3%。其中,中国市场的超级电容器需求达到28.6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2.1%。
超级电容器是建立在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提出的界面双电层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电容器。它是一种电化学元件,但在其储能的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储能过程是可逆的,也正因为此超级电容器可以反复充放电数十万次。
由于中国本土市场起步晚,技术落后,中国市场的超级电容器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美国麦斯威尔、日本松下和日本电气NEC是中国主要的超级电容器进口商,市场占有率达到90%。
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主要依赖LiFePO4电池和Ni-MH电池,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但是根据最新研究发现,截止2014年7月,中国为129,315辆新能源汽车和能效汽车提供了动力电池,其中配有超级电容器的汽车占12.4%。从安装数据来统计,超过60%的超级电容器仍然依赖进口。
但是,随着政府的一系列激励措施,中国企业不断改进超级电容器生产研发技术,其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在未来几年提高至40%,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超级电容巴士和城市轨道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