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时下,新能源的发展正如火如荼。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让国家对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也让公众对于新能源寄予厚望。但是,这些新能源要为公众所利用,仍须转换成电能。正因如此,智能电网建设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未来能源论坛”上,专家对于智能电网建设进行了探讨。新能源发展的必然,智能电网概念由来已久。2009年前后,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先提出智能电网概念。
过去的电网是由火电厂、水电厂提供电力,电网的设计和调度长期保持平稳。但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电网技术开始出现种种“不适应”。
现在发展风电、太阳能,都是‘垃圾电’或者‘低质量’的电力,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接入原有电网,会影响电能质量。而如何把这些碎片电组合起来,对于电网来说是一个挑战。
他认为,智能电网要通过技术的延伸,容纳更多分布式能源。只有更进一步地智能化、更进一步地发展技术,未来电网才能够很好地接纳太阳能电、风电,这样对绿色能源才能有更大的支撑作用。
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智能电网将是未来趋势,“电网今后会越连越大,互联互通”。目前,欧盟也在拨出专项经费,研究跨欧洲的电网,以便更大范围地调度资源,更多地消纳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技术障碍须克服
不过,在专家看来,智能电网目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张玮认为,电网企业把新能源的发展当作一次机遇,但在具体技术处理上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弃风问题,从全国来看,风电的比重只占6%,但在一些局部地区,峰值电源装机超过20%,比重较大,要联入电网非常困难。这就在考验电网的调节能力。”
他指出,进一步发展智能电网,需要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等。未来目标最终是实现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这就导致很多技术性难题。因为原来在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之前,电流的流向很简单,如同水坝一样从上到下传输,但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电流的流向变了,这对电网控制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利益的平衡问题。不仅是电网投资跟电源(新能源)投资之间需要平衡,还有不同投资主体跟电源之间的利益也需要平衡。”张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