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网站首页 指数分类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指数解读 采集点商铺 指数团队简介
  最新资讯
五金指数微信账号开通啦!
新型营销模式、理念应引入
3D打印技术会“颠覆”制造
线缆市场需求是研发动力
13年前2月有十种有色金属
中俄政治互信加强!经济合
2013年油价首降 国内油
国家创新规划纳入新能源
传统五金机电市场将要转
市场调查—铜价还会跌么?
  联系我们

“中国·成都五金机电指数”
工作小组

 地址中国·成都·金府路555号中国·万贯机电城内·电子商务大厦4楼·指数部
 电话028-61690086-6655
 传真:028-87636056
 邮编:610036
 邮箱:index@wanguan.com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万贯市场动态
我国数控机床智能化阶段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2-07-26

万贯五金机电网北京机电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高级顾问盛伯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数控机床智能化发展现阶段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1.自适应控制技术

  机床自适应控制总的来讲可以分为工艺自适应和几何自适应,其中工艺自适应研究得比较多。工艺自适应又可分为最佳自适应控制系统(ACO)和约束式自适应控制系统(ACC)。ACO系统追求一种最优的加工过程指标,可能是加工时间、加工成本或工件质量。严格的ACO系统要求有辨识、决策和调整模型,辨识模型将系统实际性能指标与最优指标相比较;比较的结果要用决策模型来进行评价并决策应采取的措施;调整模块对需修正的过程参量进行必要的调整。ACC系统则是要保持约束的恒定。加工状况,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在约束范围内实现最大值,约束包括最大的扭矩、最大的切削力或切削功率。

  自适应控制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即已开始研究,但在生产上应用尚不普遍。目前在生产应用面相对较广的还只是结构简单的ACC系统,已用于铣、车、钻、磨、电加工和加工中心等机床上,而ACO还多限于加工因素相对单纯的磨削和电火花加工(EDM)上,加工环境中影响加工的因素很多,建模需全面考虑诸多因素。不仅建立数学模型困难,而且要实时采集和实时调整参数也有更大的难度。

  2.信息智能判断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传统机床的相融合,使机床朝着数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工厂的应用空间将越来越大;而采用智能技术来实现多信息融合下的重构优化的智能决策、过程适应控制、误差补偿智能控制、复杂曲面加工运动轨迹优化控制、故障自诊断和智能维护以及信息集成等功能,将大大提升成形和加工精度、提高制造效率。数控机床需要加强信息方面的智能判断。

当前,国内外一些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企业在从分布式网络化联盟制造的角度出发研究相适应的制造单元,强化其自治管理能力,能与企业ERP、PDM和CAD/CAPP/CAM的信息集成,进而通过与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的联系作出智能决策,实施并行工程、视觉化监控等以提高机床利用率,实现高效的柔性生产。

  3.约束控制

  数控机床加工的过程中遇到的约束条件很多,诸如振动、温度以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干扰因素,这些都需要在监测的过程中限制约束控制条件,才可以做到精确和安全加工。

  智能化发展是对于约束控制较有利的发展,可以利用智能技术来实时监测加工的状态和反应,德国以前成为约束控制,后来到了日本,便成为智能控制了,这其实是一个概念。

  机床的智能控制对数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数控系统不仅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一定的二次开发特性,还要根据用户对其功能个性化的需求,对数控系统接口的普适性和前瞻性也提出了较高的期望。

  国外已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如发那科推出的主轴HRV控制,通过共振追随型HRV滤波器,可以避免因频率变动而造成的机床共振。通过融合旋转极其平顺的伺服电动机、高精度的电流检测、高响应和高分辨率的脉冲编码器、高速和高精度的伺服控制,实现极其平顺的进刀。

  盛伯浩表示,随着控制技术、驱动技术和自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系统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已成为数控机床研究的重要领域。

来源:互联网
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2-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编制单位: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五金机电商会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
成都万贯(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蜀ICP备11011566号